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3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1740字。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3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33一40为选考题.其它 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 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 题答案使用O.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命过程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的是
A.受精作用 B.抗体的分泌 C.性激素的合成 D.翻译过程
2.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右图所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20个四分体
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几率均为1/2
C.子细胞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3.金鱼能忍受缺氧,在4℃下缺氧l2小时后,组织中乳酸与乙醇浓度如下表,其中乙醇是乳酸在厌氧代跚中形成的。结合表格可知,金鱼在缺氧条件下会发生的情况是
浓度(mmol/kg)
组织中乳酸 组织中乙醇 水中乙醇
对照 0.18 0 0
缺氧 5.81 4.53 6.63
A.形成乙醇可使金鱼避免酸中毒 B.组织中的乳酸与平时相差不多
C.厌氧代谢终产物为乳酸 D.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有氧呼吸
4.下列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命名了细胞
B.赫尔希和蔡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斯帕兰札尼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5.图中a、c与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极的距离相等,且小于b与电极的距离。电极连在膜外,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规定为:若电流从左侧接线柱进入,则指针向右侧偏转。分别在不同部位给予相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可得到的结果是
A.单独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先偏右,后偏左
B.单独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C.同时刺激a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
D.同时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6.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都包含化学变化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D. 油脂、纤维素、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5mol/L MgCl2溶液中Cl的数目为NA
B. 58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中碳原子数目一定为4NA,
C. 常温常压下,22.4L N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目大于NA
D. 标准状况下,O. 5mol氦气含有的电子数为NA
9. 右图是合成香料香豆素过程的中间产物,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9H8O3
B. 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C. 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
10. 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的是
A. 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液时,加人甲基橙或酚酞1~2 mL
B. 用托盘天平称量4.2 g NaCl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NaCl
C. 用pH试纸测定900C时纯水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