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个性》课案
郑孝华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人难,主要是因为写出人物的个性难。什么是人物的个性特征?所谓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高等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人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我想,要写出人物特征,首要的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与语言动作描写入手。基于此,本课在安排上,要求学生先从描写人物肖像入手,以本班同学为描写对象,从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方面对所熟悉的同学进行描写。因为大家朝夕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每天都在打交道,对于同学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平时就已积累了不少感性认识,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活基础,这一安排对促进学生写作积极性有很大作用。由片断训练入手,调动写作积极性之后,从而进行整篇写作。
为让学生对写出人物的个性有感性的认识,我对这个问题的引入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辨析判断,看谁能迅速说出所写为何人。说到这里,学生的热情顿时提高,都集中精力,认真以对。当我说到,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学生就已齐声大喊:关羽关云长!当我刚说到“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时,学生又齐声大呼:孔乙己!接下来我把衣领竖起,把脖子缩进衣领,双手插进衣袋里,在讲台上走了两步。学生早已大笑不止,高声说出“别里科夫”的名字。而当我说有这样一个人,他“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此人是谁时,学生面面相觑,无以对答。
为什么前三个人物形象大家一猜就中,能脱口而出,而对第四个形象描写经过苦思冥想也得不出答案呢?通过总结,学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后一个描写只简单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并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师者通过人物形象描写上巧妙对比的设计,使学生完成了一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接下来便安排学生片断练笔。要求写身边的同学,重点描写同学的肖像以及连贯的个性化动作。要求用最少的字,最精准的描写,写出本班同学的特征,文字中不准露出同学姓名,看谁写得形象写得传神。至此,课堂再次掀起热潮。所有学生都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东张西望寻找相貌特征突出的同学来作自己的“模特”。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陆续放笔。
进入本课第三环节:交流所写形象,同学听读指认。学生热情再次得到提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争先恐后,示意教师提问自己。
下面简列二例:
“初来本班,无数新面孔在我眼前晃动,一时之间乱了阵角,分不出张三李四,但有一位同学却例外,只看一眼便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看他,长了一张遮天蔽日的大脸,左眼上方的卧蚕眉一向是他骄傲的对象;他皮肤黑,不是泰山十八盘上挑工日晒的黝黑,而是N年没有洗澡的漆黑;最令人折服的便是他那超常的体重了,可怜那体重秤的指针在他的压迫下,无可奈何的乱颤着,最终也没法搞清究竟的分量。从不注重外表的他,只会把衣服穿得拖泥带水。最令我吃不消的是他的异性回头率相当高,基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