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9份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高 一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jué ) 信札(zhá) 春风拂面(fú) 一模一样(mó)
B.艳羡(xiàn) 行头(xíng) 初露头角(lù) 横槊赋诗(shuò)
C.纤巧(xiān) 弥漫(ní) 喁喁私语(yú) 一叶扁舟(piān)
D.辟谣(pì) 暂时(zàn) 余勇可贾(jiǎ)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词句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燥 缉拿 贻人口实 舟摇摇以轻飏
B.流泻 冒然 成群结对 术业有专攻
C.协调 遴选 所向披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契合 枕藉 试目以待 醉不成欢惨将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查看了一下车况,发动引擎,打开前盖,就在修理厂经理和顾客说话的 ,他已经把盖子放下,拍着手对他们说道“好了!”
②越来越多的言论和事实证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得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任务,而且成为了人们像吃饭一样的日常需求、 需求。
③社会援助缺失也是家暴不止的因素之一。社会上没有为受害人, 是为妇女、老人和孩子提供有效的救助渠道和救助体系。
A. 工夫 终生 甚至 B. 工夫 终身 尤其
C. 功夫 终身 尤其 D. 功夫 终生 甚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我站在窗前,透过五彩缤纷的霓虹,仿佛看到那个僻远的乡村,母亲正在灶间忙碌……思念如袅袅轻烟不绝如缕。
B.粗枝大叶的人容易忘事,也容易忘记烦恼。他们考虑事情不那么周全,说错了话,比较尴尬,傻笑几声,这事就过去了。
C.春节来临之际,针对私家车增多、车流量增大的情况,烟威高速收费站结合本站实际,未雨绸缪,多措并举确保春节期间道路畅通。
D.某演员被四名不明身份的男子砍成重伤,各路媒体或同情,或感慨,或声讨,热闹之极,而他所在的剧组对此却不赞一词。
5.下列各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全家五、六口人,一人背一个包,拖一个行李箱,父母自顾自地往前走;身后有的孩子只有两、三岁,个子还没肩上的背包大,负重艰难前行。
B.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等,新颁布的“24孝”行动标准,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关注。
C.面对这样的彷徨,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守护乡村的“精神家园”,应该如何重塑乡村群众的伦理价值秩序。
D.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十年磨一剑”,我想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总能做好、做强,干工作一样,经营企业也是一个道理。
二、文言文(21分,每小题3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下面这则文段,完成6~9题。(12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