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试卷(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8科8份)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doc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包括四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尽管有时式微,但总体来说却生生不息。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为救世而奔走于各诸侯国,整理编纂“六书”。整理编纂的同时,孔子吸取了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使儒学成为“显学”。
从诸侯割据到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社会实现了大变革、大转型。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当时法、道、儒各家所议论的热门话题。汉武帝为使刘汉政权“传之亡(无)穷”,而举贤良文学之士,以对策的形式“垂问乎天人之应”。董仲舒经过“三年不窥园”的殚精致思,吸收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入儒,创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理论思维体系,回应了汉武帝“天人之应”的“垂问”,为当时社会治理中所存在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政令刑罚、礼乐教化、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冲突和由此产生的现实危机,提出了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自汉末至唐,由于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理论思维、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尽管如此,在儒释道三教长期的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儒学以其特有的理论思维、礼乐制度,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佛教的强势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出入佛道,“尽究其说”。他们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终极关切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颠错于秦火、兴盛于汉代、幽沉于六朝的儒学,焕然大明于世。由于理学家的创新,儒学不仅获得新生命,而且发展到顶峰。
儒学之所以得以开创,董仲舒和宋明理学之所以赋予了儒学新生命,归根到底就在于创新。创新是指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超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而是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建构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自己讲,讲自己。
在当代,若要开创儒学的新局面,赋予儒学新生命,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建构“自家”哲学理论的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若仍是唱唱老调子,就会使儒学愈唱愈衰落,愈唱愈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若执著于对儒家文本的照着讲,或者以秉承衣钵的方式接着讲,就会使儒学愈讲愈枯燥,愈讲愈贫乏。为改变这种状况,使儒学得以新生,必须“自家”创造出新理论体系、新核心话题、新诠释文本,激发新儒学的生命智慧。
(节编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1.下列对于“儒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整理编纂“六书”时吸取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自私的父亲
凤凰
男孩的父亲突然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急忙把父亲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先住下来,观察几天,如果需要,可能会动手术,叫母亲准备好钱。
家里穷,母亲急得四处借钱。母亲还没有凑够给父亲治病的钱,男孩也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吓得赶紧把男孩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跟他父亲是一样的病,可能是遗传。
两天后,医生告诉母亲说,他们都得动手术,但是,动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救活他们。
母亲很着急,很伤心。借的钱,也许还不够一个人的费用,两个人,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