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爷进城》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6840字。
高二语文选修之《中国小说欣赏》同步练习 第15课 吴老太爷进城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贪婪(lán) 时髦(mào) 作孽(niè)
B.迷惘(wǎng)目眩(xuàn)头颅(lú)
C.嘈(cào)杂鼓槌(chuí)梦魇(yǎn)
D.怜悯(mǐn)悚(sòng)然刹(chà)那
【答案】 B(A项髦:máo;C项嘈cáo;D项悚s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眩 路灯竿 高耸碧霄
B.头颅颈脖子摩天建筑
C.爆裂员锥形骤然闷热
D.暴动乱哄哄浓阴夹道
【答案】 B(A竿—杆 C员—圆 哄—烘)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
迷惘(指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B.梦魇(课文中指噩梦般地) 作孽(造孽)
C.九流三教(泛指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
毛骨悚然(形容激动或恐惧的样子)
D.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答案】 C(九流三教: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指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毛骨悚然:形容害怕的样子)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称为“花泳教母”的日籍教练井村雅代离开了中国,她的离开使人们担心,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会不会是昙花一现。
B.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用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换了《陈奂生上城》,一叶知秋,随着教材“换血”力度的加大,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涌现,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将淡出视野。
C.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华美的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D.从篮网的远景规划来看,哈里斯的地位比文斯•卡特还高,他是球队的重建核心之一。易建联越早表现出与他琴瑟和谐,对他在篮网站稳脚跟越有帮助。
【答案】 D(“琴瑟和谐”比喻夫妇情深意笃,非常和美融洽。用在句中使用对象不当。A.“昙花一现”比喻好的景象一出现很快就消失。B.“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征兆,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向与结果。C.“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B.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省已有46万农民工陆续返乡,而且,随着春节的即将临近,返乡农民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C.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