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级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资源简介:
共34题,约7820字,部分答案扫描。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级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命题人:唐茂春 伍代刚 李保民 审题人:陈贵友 廖玲秀 刘成宽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Ⅰ卷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32,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够形成四分体
B、利用水稻稻种出芽长成秧苗来繁殖水稻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蚕豆种子中和卵生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D、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导致子代个体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适时进行一段时间后离心, 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3、如图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图中②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mRNA
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图中的②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4、用如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 ℃下经过
20 min 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5、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如果实验研究的是种子的颜色,通过对F1植株所结的种子
计数,来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6.以下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液氨和液氯都是纯净物;②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高氯酸和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⑤Na2S、Na2O2、Na2SiO3都是钠盐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c(OH﹣),该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B.向沸腾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C.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R2- 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若相同温度和浓度的两种酸的酸性HA>HB,则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
8. 在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1 mL 1.0×10-5 mol/L盐酸稀释到1000 mL,得到pH=8 的盐酸
B.将1 mL pH=3的一元酸溶液稀释到100 mL,若溶液的pH<5,则此酸为弱酸
C.用pH=1的盐酸分别中和1 mL pH=13 NaOH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