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9科10份)WORD版含听力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WORD版)解析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听力.mp3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WORD版).doc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超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 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里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景,作为小说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还能孕育人的气质,培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同时,风景描写还能营造氛围,烘托气氛,既用来感染读者,也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红高粱”的世界作为独特的风景,兼具了以上的种种作用。
如果说人物设计对情节线索和善恶意识的偏离导致了阅读活动的非道德化,那么景物对情节线索的背离和对人物活动的包容则将阅读活动引向对红高粱世界的诗情领悟和纯审美体验。引起这一审美反应的景物主要是贯通全文的红高粱和血海。它们都以红色的色彩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文本中宽广的及盖能力使读者不得不将它们作为阅读与理解的重要窗口。
“红高粱”给予读者更多的是有关生命的内容。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移出背景”,二是“暴露真相”。
“移出背景”是《红高粱》对现实日常语境的反叛。日常生活总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及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景物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构成背景。但《红高粱》中,一望无际的红高粱正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这种背景因为没有外显的人文色彩会使读者感到新奇,并且暂时忘记了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规则,忘记人与人之间的你争我斗,甚至忘记被人们在现实中称做善与美的东西,拉开了与世俗生活的距离。因为这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监督,也没有世俗生活中的烦恼忧愁,它给人的是一个可以自由舒展自我的环境。厌恶现实约束的读者还会将它当做精神自由的家园,而它所产生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浪漫主义和审美主义。
“暴露真相”也是红高粱世界的重要功能,它使读者的阅读经验不断得到修改。在日常语境,自然风景是一种屏障,因而具有一种掩饰性.但是,《红高粱》把掩饰改变为暴露,这不是因为其要展示什么阴暗面.而是因为它直言不讳地将红高粱地里发生的一切展示给了读者.一幕幕英勇的悲壮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有子孙相形见细。这种叙迷语态将人的行为与红高粱放在同一情感评价中,极易使读者放弃阅读类似作品时打探隐私的那种神秘心态,以平等的姿态去看红高粱,去观察人物的种种故事。景物与人物之间的那种等级感也随之消失。于是,暴落真相实际上成了呈现事实,人与红高粱连在一起.共同构成风景,成了展示人们渴望的那种自由舒展的人类生态景观。
鲜艳的红色由此也成了读者感受人和自然的情绪象征。红色以其强烈的刺激力量使读者接受了色彩自身对生命的暗示,对生命的张扬.而血海所解释的是死亡。按照常识,读者最初会把血海理解为一种残酷和血腥,会产生一种类似于鬼气森森的恐怖。但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时血海的展示可能消除读者内心的恐惧感,将对死的畏惧变为对死亡的欣赏。这种欣赏态度当然是读者将血海与红高粱世界中的生命状态联系起来的结果.
(选自金元浦《红高粱:风景的意义》,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红高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高粱”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揭示了人物性格成因,营造氛围,感染着读者。
B.“红高粱”对情节线索的背离和对人物活动的包容,引发读者的诗情领悟和纯审美体验。
C.“红高粱”不仅以红色色彩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也成为读者阅读与理解文本的重要窗口。
D.“红高粱”通过移出背景和暴露真相引起阅读兴趣.因其给予读者更多有关生命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景”对于小说的意义在于感染读者,并且防止导致阅读活动引起的审美反应的非道德化倾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梁帅;群聚相随.扶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喻、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柞日微,曹操弥憍①,终为墓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单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