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八中、巢湖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8小题,约6180字。
安徽合肥八中、巢湖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3;试卷结构: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材料反映的史实在当时的作用不包括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
B、为平民百姓接受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C、使周王室衰微,学术教育逐渐下移
D、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2、“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后汉书》)材料
A、分析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B、反映了汉武帝对思想控制的加强
C、体现了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
D、是对汉初“无为而治”政策成效的描述
3、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经济的发展
C、思想出现活跃局面D、维护人的权利
4、“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材料反映的思想出现的经济背景:
A、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显露
B、欧洲重商主义传到中国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工场出现
D、自然经济在沿海地区开始解体
5、下面对“Man is the measure o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