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题,约6530字。
扬州中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二
历 史 学 科 2013-01-04
本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3.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表明至迟到明朝中国已经出现
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4.所谓“罢市”,是指城市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据《大
清会典》,雍正二年“议准地方如有借事聚众、罢市、罢考、欧官等事”,都要严惩,否
则有关官吏并以“溺职例革职”,严禁地方民众借“罢市”等方式对朝廷任免贬黜施加
压力,否则“加倍治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罢市”是古代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之一
B.严禁、严惩成为历朝统治者治理“罢市”的手段
C.这从侧面表明市民阶层的逐步形成和崛起
D.传统社会的政府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5.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
D.该会馆应为山陕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6.东南沿海的倭患平息后,隆庆元年明廷开放福建漳州月港,“准贩东西二洋”,规定民间
商人申请文引,缴纳税银后,可从月港出发到东西二洋从事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对此评述错误的是
A.明廷隆庆元年开放了海禁 B.月港的开放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
C.月港的开放强化了朝贡贸易 D.明朝海禁政策并非自始至终推行
7.“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