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理科全套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数学理.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数学文.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物理.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英语.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政治.doc
牡丹江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②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