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周敦颐
学习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 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 背诵《爱莲说》。
能力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 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德育目标:
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短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 那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的君子?
2、 映衬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
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彩屏显示)
(1)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
(3)中通外直 ____________
(4)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
(6)予谓菊 ____________
3、学生齐读。
三、作者及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1、 周敦颐 (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称赞他“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为抒怀之作。
2、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四、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爱莲花呢?
讨论后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彩屏显示:莲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