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小题,约7780字。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指
A.民生与民权 B.自由与革命 C.平等与博爱 D.民主与科学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5.在185O年到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6.我国某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下列思想中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
A.因材施教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9.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0.在新时期,最早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1.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D.《巴黎圣母院》
12.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