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全科试题(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8科9份 化学无答案)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化学试题(无答案).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地理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生物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数学(理)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数学(文)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物理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doc
河南省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政治试题.doc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 分第Ⅰ卷 阅读题和第Ⅱ卷 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1——6与15——17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A.中医的“望、闻、问、切”。
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下面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不受摩擦力作用
B、B不受摩擦力作用
C、C不受摩擦力作用
D、以A、B、C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t 速度达到v,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又经2t 停下,汽车在加速阶段与在减速阶段:①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②加速度的大小相等,③位移的大小相等④,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一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上放一个光滑球,球的一侧靠在竖直墙上,木块处于静止,如图所示, 若在光滑球的最高点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木块仍处于静止,则木块对地面的压力FN和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命题人: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须在答题卷上的相应位置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满分60分)
1.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以下对“三农”投入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属于财政支出,能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②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带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国家可以通过它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④国家可以通过它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的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 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推出此项措施的经济背景可能是( )
①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趋紧 ②流动性过剩
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④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 收入的增长,一个是绝对增长,取决于微观领域内企业内部的机制,国家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制定基本的导向,建立劳资双方之间公平对话的机制。另一个是相对增长,是指物价降下来,相当于老百姓普遍涨了工资。上述材料表明,收入的绝对增长 ( )
①受国家分配政策导向的影响 ②受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③取决于具体企业的济收益状况 ④受初次分配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R,集合
A、 B、 C、 D、
2、若复数 是纯虚数( 是虚数单位, 是实数)则
A、2 B、 C、 D、
3、命题“ ”的否定为
A、 B、
C、 D、
4、设 是方程 的解,则 属于区间
A、(0,1) B、(1,2) C、(2,3) D、(3,4)
5、如果过曲线 上的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 ,那么点P的坐标为
A、(1,0) B、(0,-1) C、(1,3) D、(-1,0)
6、为了得到函数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 的图像
A 、向右平移 个单位 B、 向左平移 个单位
C 、向左平移 个单位 D、向右平移 个单位
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数学(理)试题 2013.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为 ( )
A. B. C. D.
2.在复平面内,复数 ( 是虚数单位)对应的点位于 (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A、B、C、D为原正方体
的顶点,则在原来的正方体中( )
A.AB∥CD B.AB与CD相交
C.AB⊥CD D.AB与CD所成的角为60°
4.在坐标平面内,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A.2 B. C. D. 2
5. 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1) 是 的充分必要条件;
(2)若 且 ,则 ;
(3)若将一组样本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常数后,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合计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主要储能物质是糖类
B.精瘦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淀粉、纤维素、乳糖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构成DNA的单体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2.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
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3.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关于此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硅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
B.硅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 )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2.“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由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4.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化学试题
说明: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24小题。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2、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F的沸点比HCl、HBr都高
B.由于14C和12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所以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稀硝酸和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D.由于铁和硫酸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铁罐车储运浓硫酸
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N≡N: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 g乙烯和28g丙烯中均含有6NA对共用电子对
B.在熔融状态下,l mol NaHSO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2NA
C.7.8 g Na2O2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 NA
D.在1L浓度为0.1mol•L-的Na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数为0
淇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
一艘满载工业燃油的油轮,某年7月在图中海域沉没,船上燃油大量外泄。读图1回答。
1、该海域位于
A、南太平洋 B、北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大西洋
2、此时油轮外泄的燃油将向方向的海域扩散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007年12月25日前后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庆祝圣诞节。图中横坐标表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纵坐标表示年降水量,数码表示广州、乌鲁木齐、圣地亚哥(70°W34°S)、吉隆坡四个城市。依据图2完成3~4小题。
3、圣诞节这一天,4个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4个城市中在圣诞节这一天的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夜降暴雪,过了一个白色的圣诞节除夕
B、②城市举行大型花卉展览,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圣诞节
C、③地阴雨连绵,过了一个灰色的圣诞节除夕
D、④城市炎热干燥,冰激凌制成的圣诞老人十分畅销
5、据图3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2007年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强降温并普降大雪,湖南、贵州和我省北部山区遭受严重雪灾,造成大面积地区停电和严重的交通阻塞。读图4贵州某地区降雪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回答6-9题。
6、该地降雪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1600m B、1500m
C、1300m D、1000m
7、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②三峡水库的修建③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