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小题,约5440字。
鄄城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2009年1月2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名瑞典姑娘跳起欢快的中国灯笼舞,庆祝中国农历牛年的到来。春节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先知先觉”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为了整体打捞“南海一号”,财政部审定9000万元专项资金,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剩余由地方财政补足。为了建造保存“南海一号”的“水晶宫”,有关部门已投入了1.5亿元。“南海一号”进“宫”后,预计博物馆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2000万元。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决定经济 D.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发展了
4.“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上述歌词表明()
A.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
B.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展示中国文化的一次盛会。回答5~8题。
5.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使动和静的有机融合。他的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目前最有神韵的奥运会会徽。由此可见 ()
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B.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进行文化创新
C.艺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上
D.艺术创新来源于传统文化
6.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奥委会主席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中国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不包括 ()
A.可以反映不同民族文化之精粹
B.不同民族文化有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C.推动世界文化同一化
D.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奥运火炬——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袖,外观颜色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用中华文化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民族的
B.文化是世界的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8.“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尽管不同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文化理念不同,但奥运会却承载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这说明 ()
A.世界各国的文化没有根本区别
B.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有共性和相通之处
C.文化在交流中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