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学前导引】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但它只存在了几十年,便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了。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走向灭亡,到底是为什么呢?
针对这一问题,秦以后许多人曾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贾谊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从不施行仁政这一角度来分析的,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作为一篇典范的史论文章,本文在写法上也有很明显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
2.体会史论的基本特征和对比的写作方法。
3.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多义词。
【基础知识精讲】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 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10卷。
2.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并且最终在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旷日持久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实行专制统治。秦始皇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由于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贾谊借“过秦”以“规议”,极力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发展经济,安定社会。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是动词。“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字词储备
1.重点实词
2.通假字
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称为“合纵”)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译为“突起”)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即“影子”)
耰棘矜(“ ”通“锄”,即“锄头”)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词类活用
有包举宇内(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用包裹把东西全包起来一样”)
席卷天下(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卷席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