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与自我交流”写作导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3 14:02: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与自我交流”写作导引
[概述]
   自我非本我,自我是人的经历、体验,是人对自身的看法,是人心中的一种观念;交流,是解读,是认同,是发挥,是重建,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由茹毛饮血到今日快捷便利的高科技生活,取决于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更取决于精神生活的逐步超越和升华。与自我交流也就成为后者范围内很重要的内容。
  人生于世,除了安身立命,更重要的是要找寻心灵的、精神的家园,而这便是与自我交流的终极目的所在。“结庐在人境”,离不开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也离不开名利与权势的诱惑。这时,人需要不断修正、滋养自己的心灵,整合、建构自己的思想,纯洁、升华自己的灵魂,让“自我”承受更多阳光的滋补,从而找到永远前行的“源”。
  交流首先要平等,要尊重。也就是说,在面对自我时,要肯定自我,给自我一个公正、肯綮的评价,这样才不会过于自卑或过于狂妄。其次,要构架交流的桥梁。无论是真我还是假我,总要通过一个合适的渠道才能没有任何伪饰地面对。这个桥梁可以是反思,是审视,是检省,是否定,是谛听,是体会……在对自我的这些把握里,生命也就有了更多喜怒哀乐的历练。第三,交流是为了超越。与自我交流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成长和追求。“心中没有上帝,做什么都是可能的。”而做了,有随想如巴金,有忏悔如卢梭,那么人的生命就不会因偶尔的迷茫而陷入困顿,不会因一时的错失而遗憾终生。从这个角度说,与自我的交流,就是每天的一页日记、一篇随感,或是犯错后的一份检讨书、一封道歉信……
  《易经》说:“一合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此中之“通”就是人在与自我的对话、争辩时的一种具体的、彼此契合、内外相通的精神跃进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与自我交流的最好诠释。
[范文及点评]
(范文一)
脚步声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了自己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鬼怪。回过头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原来就是自己的脚步声。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一位塾师在那里教学,我只能在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并不白,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黑暗中向二里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生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我一拳,或者是背后捅我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也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的喧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目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以听到整个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还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真还是假,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连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好像都不用自己的脚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看见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了,又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原有的弹跳力。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可以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目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边一看,突然看见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面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点评]
   脚步就是人生的象征。作者用倾听脚步声架起了与自我交流的桥梁。我们因此感受到作者对人生之路的回顾和反省。文章首先用少年时的一段经历描述了脚步声于作者的意义,然后重点几记叙了人在各种现实嘈杂声中的迷失以及所带来的后果,最后用金光大道与金色光带作比,从而揭示倾听是为了更好、更有目标地前行。陆文夫用一生的感悟告诉我们:倾听人生的脚步声,就是重视人生行程的各种体验和积累,品尝痛苦,分享艰难,最终达到人生的彼岸。文章的象征手法和清新、自然的语言值得我们品味。
<范文二>
同自己谈话   伊 甸
    有人问古希腊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使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往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最初,人凭藉自己的努力,从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思想的人和情感的人。而人类血液中那残留的兽性,又使人充满各种各样的偏见,以及由偏见所孕育的狭隘和危险的情感。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灾难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愚蠢,来源于人类不断发作的痼疾——偏执和自大。人缺乏同自己谈话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对自己审察、怀疑、反省、忏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探究事物真相和本质的能力。这样,人便会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虚耗和损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给别人、给世界带来伤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是很难有自知之明的。假如既没有自知之明又狂妄自大,那就如一个人衣冠楚楚,彬彬有礼,一派绅士风度,却在屁股后面露一根毛茸茸的尾巴一样让大家忍不住发笑。事实上,这类笑话是司空见惯的。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的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一个分裂的自己的各个部分,发现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特个性。实际上,一个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正是一个人的自省过程,正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正如真理愈辩愈明,在各个自我间的诉说、解释、劝慰乃至激烈的辩论中,人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就可能浮出海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