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的重托》ppt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张。有相关教案、学案及同步训练。
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能力: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3、知识: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的含义,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怎样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由于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讲述教育方面的,是第二节的延续,所以建议提到前面,作为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材料:温总理痛心坦言的一段材料。
引出: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学习科教兴国的知识(P63信息平台)。
二、学习新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问题,把科教兴国的重托落到个人的实践之中.
【能力目标】让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成为新型人才.
知识积累
一、单项选择
1.某村52岁的村妇肖某,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今年3月,肖某准备到村里的扫盲班学习文化知识,丈夫刘某却一再反对,不准她参加扫盲班的学习。刘某的这种做法( )
A.侵犯了肖某的劳动权B.侵犯了肖某的受教育权
C.侵犯了肖某的婚姻自由权D.肖某是大人,没有受教育权
2.从2004年开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取消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一些限制。这样做能够( )
A.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B.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政治权利
C.加快城市教育发展的速度
D.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二、多项选择
1.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的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洗盘子。魏敏芝要到城里找回他,没有车费,带领学生到砖厂搬砖。后来她找到城里,得到了电视台的帮助,电视台播放了她找到张慧科的专题节目,张慧科终于重新回到了学校。你为( )
A.小餐馆老板的做法是关心张慧科,关心失学儿童的表现
B.砖厂老板让学生劳动,解决了魏敏芝上城的车费问题,是关心儿童教育的表现
c.《一个都不能少》宣传的是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关心失学儿童的主题
D.电视台的做法是社会关心教育,关心失学儿童的表现
思想品德:3.3《科教兴国的重托》同步检测题(湘九)
一、看谁选得对:(以下各题都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空格内。)
⒈中、美、日三国科技实力对照表: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分值 100 89.30 58.57
上述材料表明()
①我国现阶段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比较低②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③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④我们应全部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⒉2007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了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4位科学巨匠和大师。这不仅体现了温总理对当代科学家的尊重和关怀,更昭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
A.人才B.经济C.教育D.生产力
3. 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巨匠的探望启示我们,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物,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再次表明()
①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②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创新的本质就是科学技术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 2007年5月20日位于上海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庆典。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去贺信并指出,高等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希望同济大学要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人人都要接受高等教育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③科教兴国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④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