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小题,约6510字。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2.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2.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13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C.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D. 改革家应具有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3.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 日胜俄败 B. 日败俄胜 C. 日俄休战 D. 日俄俱败
4.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而!”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B.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5.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6.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7.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8. 100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