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全科试题(7科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综合资源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20 9:12: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全科试题(7科8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基本能力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科)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文科)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第I卷前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  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或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恫吓/吓唬 负荷/荷枪实弹 伺候/伺机而动 干 劲/劲旅强敌
  B. 纰漏/蚍蜉 露骨/出头露面 对峙/恃才傲物 蜿蜒/剜肉补疮
  C. 积淀/靛蓝 掣肘/擘肌分理 行头/行家里手 箴言/三缄其口
  D. 停泊/湖泊 机杼/毁家纾难 悖谬/未雨绸缪 朔风/探本溯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渔船 水蒸汽 日臻完善 纨绔习气 B.坐镇 掉书袋 孤掌难鸣 殛鲧用禹
  C.誉写 挖墙脚 韬光养晦 和言悦色 D.腰斩 紧箍咒 祸起萧墙 奖腋后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 .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 不会再次出现呢?
  B.好像一夜之间的事情,因劳动力配置不当以及内陆地区实行鼓励创造就业的措施,引发了广东省的“用工荒”现象的产生。
  C.“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D.《京华时报》爆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 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春季高考也玩穿越!”今年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 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1、时间90分钟
  2、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及自然地理部分
  3、选择均为单项选择必须涂到答题卡上
  综合题必须答到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60分 每小题2分)
  2012年2月25日,我国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回答1~2题。
  1. 关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② 为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 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高度    ④ 为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航行速度
  ⑤ 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2. 卫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下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位置是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图2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读后回答3—4题。
  3. 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C. 西北 D. 西南
  4. 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
  A. 上海                   B. 济南
  C. 北京                   D. 长沙
  若在30ºE经线上的四地各有一垂直地面的高度相同的标杆(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5.当①②两处标杆正午影子等长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A.10°N       B.15°N          C.15°S        D.23°26′S
  6.当③处标杆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正处于干旱少雨的季节            B.②③处此时昼长于夜
  C.④处正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            D.此时,地球自转速度较快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29°52′S,31°02′E)开幕,右图为德班气候大会会徽。中国代表团经过约13时10分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1月28日7时到达南非德班。回答7-8题。
  7.中国代表团从北京出发时,北京时间约为
  A.26日20时50分  B.28日3时50分  
  C.27日13时10分 D.28日7时50分
  8.德班气候大会会徽是一棵枯萎的猴面包树扎根在扭曲的地球上,该树种粗大树干能贮存大量水分抵御干旱,它广泛分布在非洲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英语试题
  第I卷(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风吹草动迁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9.18
  答案是B。
  1. What do the speakers need to buy?
  A. A fridge    B. A dinner table    C. A few chairs.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
  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Cathy will be at the party.    B. Cathy is too busy to come.   C. Cathy is going to be invited.
  4. Why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own?
  A. To pay her bills in the bank.
  B. To buy books in a bookstore.
  C.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5.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 Finish some writing.    B. Print an article.     C. Find a newspaper.
  第二节 (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Changing seats on the plane.    B. Asking for a window seat.    C. Trying to find his seat.
  7. What is the woman’s seat number?
  A. 6A.      B. 7A.      C. 8A.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oes the woman take the green T-shirt?
  A. It’s too small.    B. It’s too dark.      C. It’s too expensive.
  9. What does the woman buy in the end?
  A. A yellow T-shirt.    B. A blue T-shirt.      C. A pink T-shir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in London?
  A. One year.          B. A few years.              C. A couple of months.
  11. Why did the woman leave her hometown?
  A. To lead a city life.    B. To open a restaurant.      C. To find a job.
  12. Where did the woman come from?
  A. London.            B. Amside.                 C. Lancaster.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a daypack?
  A. A box.              B. A bag.                  C. A lock.
  14. What surprises the girl at school?
  A.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 Teachers giving little homework.
  C. Few students asestions in class.
  15. At what time of the school term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
  1.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2.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运动可以是匀速率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可以是匀变速运动         D.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能为0
  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的摩擦力不是零,方向向右
  B.三个物体只有A物体受的摩擦力是零
  C.B、C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B、C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为圆心,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初速度v1沿AB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点;若A点小球抛出的同时,在C点以初速度v2沿BA方向平抛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并也能击中D点。已知∠COD = 60°,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小球同时落到D点 
  B.两小球在此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C.在击中D点前瞬间,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功率不相等
  D.两小球初速度之比
  5、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数学(文科)试题
  2012/12/1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两卷.其中第l卷共60分,第II卷共90分,两卷合计I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上.)[.Com]
  1设集合 M ={x|(x+3)(x-2)<0},N ={x|1≤x≤3},则M∩N =(   )
  A     [1,2)         B   [1,2]         C   ( 2,3]        D  [2,3]
  2. 复数 的虚部是(   )
  A. -1               B. 1              C. I    D . –i
  3. 已知向量a=(2,1),b=(-1,k),a•(2a-b)=0,则k=(  )
  A.  -12             B.  -6            C.  6             D.  12
  4. 设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 、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 ,有两个命题: :若 ,则 ; :若 ,则 ;那么(   )
  A.“ 或 ”是假命题                    B.“ 且 ”是真命题
  C.“非 或 ” 是假命题                 D.“非 且 ”是真命题
  5.设f(x)是定义在R上以6为周期的函数,f(x)在(0,3)内单调递减,且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 =3对称,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A f(1.5)<f(3.5)<f(6.5)     B f(3.5)<f(1.5)<f(6.5)
  C f(6.5)<f(3.5)<f(1.5)     D f(3.5)<f(6.5)<f(1.5)
  6.为了在一条河上建一座桥,施工前在河两岸打上两个桥位桩 (如图),要测算 两点的距离,测量人员在岸边定出基线 ,测得 , ,就可以计算出 两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7. 调查表明,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通法规规定: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血液中酒精含量不得超过 .如果某人喝了少量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将迅速上升到 ,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就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则他至少要经过(    )小时后才可以驾驶机动车.
  A.1                B.2              C.3              D.4
  8.设等比数列 中,前n项和为 ,已知 ,则 (   )
  A.            B.           C.         D.
  9.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对于给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
  第一卷 选择题(60分)
  第一卷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二卷40分  时间90分钟
  1.下列实验选材恰当的是
  A.观察线粒体——菠菜叶肉细胞
  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豌豆花粉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观察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青霉菌和水绵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A.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相同的
  B.提取绿时中的色素时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D.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均需水浴加热
  3.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四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内质网膜 B.②与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C.③是叶绿体内膜  D.④与ATP的合成有关
  4.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由甲转换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图②表示氧气浓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无需用高倍镜观察
  D.图④是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5.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作用不包括
  A. 促使细胞膜上蛋白质变性,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
  B.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促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
  D. 促使染色体中的DNA解旋,有利于与染色剂结合
  6.右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7.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基    本    能    力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1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一部分(共70分)
  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共70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艺术。
  1.孔子终生从事教育活动,他与其弟子共同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文化教育之门。欣赏作品《孔子行教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幅工笔人物画
  B.画面层层渲染,工整细腻,格调清新
  C.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D.《论语》《尚书》《大学》《春秋》并称“四书”
  2.书法和篆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列知识有错误的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是一件艺术珍品
  B.上图中,①是白文,②是阴刻,③是阳刻,④是朱文
  C.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
  D.写在中国书籍、字画、碑帖前面的文字叫“题”,而后面的文字叫“跋”
  3.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关于青铜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
  B.莲鹤方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体现了失蜡法铸造技术的杰出成就
  C.春秋时期的大盂鼎采用了大型圆腹鼎的形式,它内部镌刻了被后世称为“小篆”的叙事性铭文
  D.西汉《长信宫灯》造型优美,设计巧妙,是一件科学美观实用的艺术品
  4.2012年正值龙年,下列有关“龙”字书法体例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B.草书、行书、楷书、篆书、隶书
  C.草书、行书、隶书、篆书、楷书    D.隶书、楷书、篆书、草书、行书
  5.下图是宋代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对于该作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幅作品属于人物画。
  B.作品巧妙地运用空白表现意境。
  C.作品符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D.作品体现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文人画特点。
  6.中国古代花鸟画家,特别擅画作为高尚品德象征的“四君子”题材,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________的结合。
  A.绘画  篆刻  色彩 诗文        B.诗文 书法 水墨 色彩
  C.诗文 书法 绘画  篆刻(印章) D.水  墨  诗文  书法  篆刻
  7.宋代文人苏轼曾用朱笔画竹子,遭到别人质疑:“世界上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苏轼当即反驳道:“世界上难道有墨竹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