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全科月考试卷(10月)(7科1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全科月考试卷(10月)(7科13份)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奥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育才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奥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育才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奥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育才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奥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育才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奥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奥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育才班).doc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张掖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月考试卷(10月)
高三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在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经济发展,技术化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但诗歌需要汉语来引领。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网络时代语言的书写形式是键盘操作。这种键盘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也是销蚀和改变我们语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天生是为拉丁字母准备的。虽然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这是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时下,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
此外,网络时代的汉语文本还在不断地卡通化、图像化。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阅读所取代。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一种普及的诠释文本的幼稚方式。一方面,图像以一种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的想象,这无疑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另一方面,当读者一旦把对图像的阅读当成主要的阅读方式之后,就会因为读图的轻松放弃了文字书面的阅读,从而依赖于读图。文字的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它提供的是因人而异的有多种可能的个性化阐释,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的阅读带给读者的是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对于读者来说,书面文本具有一种开放的、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属性。
“现代人的自我认识与现代中国人的民族自我认同的危机:不要现代性,殖民;要实现现代性,也‘殖民’——两难”。在这个“两难”的语境里,该如何应对挑战?我们当然不会因噎废食。
(节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的一项是
A. 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后产生了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这正体现了一种由
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B.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面临“文化身份”缺失的问题。英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和克隆世
界的普通话对汉语,甚至对汉语诗歌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C. 网络时代以键盘操作为主的语言书写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同时也正在销
蚀和改变着我们的语言。
D. 汉语文本不断卡通化、图像化,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取代。这将会限定和剥夺
读者的想象能力与个性化阐释。
2. 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文化渗透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部分,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这主要是由经济的发
展,技术化的推进和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造成的。
B. 汉语要融入世界的文明之中,就要在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中更加突出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
要尽量避免异族语言的渗透和彼此之间的交流。
C. 根据于坚的观点,在21世纪,如果能够保持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诗性特征,就能够成
为克隆世界的普通话,进而引导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D. 汉语正处于“两难”境地:不参与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会失去很多机会,因落后而被殖民;
参与进去,文化的自我个性也有可能被全球化语境吞噬。
3. 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坚持自
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
真”。
B.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经
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从而成为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
文特性的写作方式。
C. 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能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文字的想象,会使
阅读趣味盎然。因此人们一旦开始阅读图像,就会被它吸引,从而放弃文字书面的阅读,
产生依赖性。
D.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是文字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
能够给读者带来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爱好进行多种个
性化的阐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频典二部 典:掌管。
B.咸慕信而侧帽焉 侧:歪斜。
C.守宰暗弱 暗:糊涂。
D.乃表信为大都督 表:上表举荐。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独孤信被上级重用的一组是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乃表信为大都督
B.①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 ②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故赐名为信
D.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
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B.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
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
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
谋而获罪被免官,但最终被逼自尽。
第Ⅱ卷表达题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译文:
(2)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索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