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三半期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小题,约8290字。
福建龙岩一中
2012—2013学年高三半期考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4.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5年,15岁参加工农红军闹革命(①),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等战役(②),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③)。新中国成立后,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④)……”这段文字的四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5.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6.当代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