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之音》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4300字。
绝地之音
知识与能力
1、领略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培养学生筛选、赏读课文语言探讨文章主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提问与讨论中,学生逐渐地体会到绝地之音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感受到的巨大震撼。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生命意识观
教学重点:领略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
教学难点:领会绝地之音就是生命本身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逐渐领悟绝地之音的深层含义。
一、七年前深秋的一个黄昏,作者呆坐在一座古长城的营盘上倾听到一串奇特的歌声,这歌声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歌声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求从课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并加以分析。)
1、歌声的特点分析:
“如丝如缕”→歌声细长连绵
“如歌似哭”→情感悲喜不定
“无词无调”→曲调朴素原始
作者倾听到的是一种形式原始、情感丰富、效果连绵不绝的奇特歌声。
2、歌声的影响分析:
“震撼心灵”、“进入血液骨髓”、“感动得不能自拔”、“泪眼盈盈”、“刻骨铭心”、“心灵狂荡难已”。
3、分析课文第1节在文中的作用。
教师点拨:分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应该沿着三个逻辑层面展开:
①文段中文字本身对陈述对象的表达作用;
②文段对上下文结构、内容上的总结、过渡、引起、铺垫等作用;
③文段形成的悬念、误会等特殊艺术效果。
学生解答:
①突出了“绝地之音”形式原始、情感丰富、效果连绵不绝的特点和对作者刻骨铭心的深刻影响。
②引起下文对“邂逅绝地之音”的描写和叙述。
③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邂逅绝地之音(文章第2-5节)
1、从第2节开头我们可知,作者是在随导师徒步考察长城的途中邂逅绝地和倾听绝地之音的,在到达绝地之前,作者还描写了哪些沿途景点?(筛选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地点。)
“陕甘宁蒙一带的黄土高原”→“这一带的长城”→“长城上的营盘梁”→营盘梁对面的绝地
①“陕甘宁蒙一带的黄土高原”,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地势险峻)
“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气氛恐怖)
“无边无际的黄土迷宫”(曲折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