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3390个字。
三《飞黄滴翠记黄山》导学案(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特点。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附录
1、走进黄山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精华景区154平方公里,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号称“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分布有原生种质植物1450种,是中国南方的植物资源宝库。黄山的高山密林溪流中,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鱼类有24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脊椎动物300种。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
2、作品介绍--解说词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出,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3、作者柯蓝,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航: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A.地壳() 澎湃() 万壑藏云()
B.阴晦() 温馨() 犀牛望月()
C.山峦() 娇娆() 浮想联翩()
D.崛起() 苍穹() 仙山琼阁()
2.认真阅读文章,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3.标画:用“()”标出本文所写的景物及转换写景角度的词语,用横线画出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语句?
二、问题探究:
投影下列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与本小组同学讨论,准备在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解决个别困难。
1.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2.黄山为什么这么美?请结合课文有关文字,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