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50字。最后一题的答案为扫描。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2*4=48分)
24.《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史称“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①孔子倡导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西周确立的宗法制④唐朝法律的选官制度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5.《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B.改革官制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D.强化皇权
2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C.“除井田,民得卖买”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27.《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
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
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8.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29.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智者学派的主张③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30.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32.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33.“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