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包括文理科试卷各1份。
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下列主张与材料思想一致的是
A.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也。
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具体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4.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5.“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1. 《论语﹒子张》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提倡“敬鬼神而远之”。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排斥鬼神 B.积极入世
C.兼容并包 D.经世致用
2.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论
C. 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转化
D. “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3.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观点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那么关于韩非和法家思想的论述,错误的是
A.法家思想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B.韩非的主张在秦代导致“焚书坑儒”
C.法家思想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承认社会发展变化,肯定历史进步
5.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 “儒术”指的是
A.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B.黄老之学
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D. 正统的孔孟学说
6. 有一天,王阳明和一位朋友去郊外山林里游玩,有一段“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感叹。下列选项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