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9科9份)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乳山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试题卷分I、II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I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机读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II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全部填写到专设答题卷上。
3.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试题卷自己保管。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绰约/泥淖巷子/巷道蠕动/孺子牛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B. 木讷/呐喊翩跹/悭吝镂空/露马脚潜移默化/潸然泪下
C. 脸颊/狡黠颤抖/颤栗亲事/亲家母插科打诨/浑水摸鱼
D. 殷红/胭脂艾蒿/竹篙试卷/国库券颐养天年/心旷神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视频希冀原生态荣膺桂冠
B.提名践行录相机门庭若市
C.剽悍凑和发祥地以德报怨
D.观摩犄角水蒸气要言不繁
3.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一次认识到,当你沉醉在远处飘渺虚幻风景的同时,可能自己也成了别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②因为有政府的______支持,庞大的中国市场和超前的软件设计作后盾,所以我敢向微软叫板。
③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_______,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A.不只 全力 许诺B.不只 鼎力 承诺
C.不止 全力 承诺D.不止 鼎力 许诺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B.中国是一个拥有不少核电站的国家,我们应该结合国情,未雨绸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中吸取教训,全面升级核安全保障监测措施。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不墨守成规的阳光男孩刘路,22岁破解了世界性的数学难题,获批硕博连续,同时还享受学校多项资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C.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D.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小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选自《光明日报》2011-11-21)
6.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早已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文艺史上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C.雅俗共赏的作品内容上具有生动活泼、大雅若俗的特点,形式上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
D.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表现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是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当前的确有一些曲艺作品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陷入了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淖。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能传递给观众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大师侯宝林、周柏春等学习,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太子为江充所谮亡,久之,千秋上急变①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始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项选择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1~3题。
1.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 3个月B. 6个月C. 9个月D. 12个月
2. 图中c点对应的日期可能是
A.3.21 B. 6.22 C. 9.23 D. 12.22
3. 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本秋雨纷纷B. 北极出现极昼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4~5题。
4.若移动轨迹是③,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A.66.5°B.26.5°C.63.5°D.69.5°
5.若移动轨迹是①,与②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将无极昼极夜现象
B. 北京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变大
C. 地中海气候的范围将不会变化
D.悉尼元旦的日出方位将是正东方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6~7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 a B.cC.b D. 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A.a、c、b、d B.a、b、c、d
高三化学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填涂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务必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曾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新型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有质子)和两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粒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B.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
C.是氢的一种新的同分异构体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合成NH3属于氮的固定
B.Cu2S、Na2O2、Fe(OH)3均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C.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3.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会超过4个
C.冶炼金属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通常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B.为除去混在H2中的H2S气体,可以向混合气中通入足量SO2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从海水中获取氯、溴、碘、镁单质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5.利用下图装置做下面实验:在烧杯中盛有半杯乙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向容器中滴入甲溶液。随着甲的滴入,灯泡逐渐变暗;滴到一定量时,灯泡熄灭,继续滴入甲溶液,灯泡又逐渐变亮。下列各组溶液中,能够产生上述现象的是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
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2.唐朝诗人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诗歌未能反映
A.作者对农民困苦生活的同情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当时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海上贸易相当发达
3.据史料记载,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上材料反映了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②苏州、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③以上地区纺织行业分工很细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4.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5.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很难辨别,当时的标准只能作为参考
C.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礼贤下士、是否能抵抗流言
D.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考虑当时的立场
6.18世纪中期,英国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下列关于理由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
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在建立物理概念过程中,学会象科学家那样运用物理思想,使用科学方法,往往比记住物理概念的词句或公式更重要。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中,运动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这三者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比值定义
B.控制变量
C.等效替代
D.理想模型
2.物体受力F = 5 N ,物体的位移s = 6m。力F、位移S的方向和角的大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F对物体做正功
B.力F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C.力F对物体做的功大小约为25.98 J
D.在力F的大小和位移都不变的条件下,角越大(0≤≤900),力F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h。g=9.8m/s2,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路面 动摩擦因数
干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7~0.8
干碎石路面 0.6~0.7
湿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32~0.4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s ~0.6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2-13第一学期期中高三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
2. 第Ⅰ卷、第Ⅱ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涂一个最佳答案。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问幽门螺杆菌与颤藻的共同特点是
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具核膜,但有DNA和蛋白质结合的染色体
C.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D.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2.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多糖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都具有识别作用
D.C、H、0、N是ATP、染色质、酶共有的化学元素
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4.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缺铁会导致贫血B.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C. Cl-和Pb2+都是细胞需要的离子D.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5.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时能发现染色体正向两极移动
B.在高倍镜下可看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C.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扩散速度与含量多少有关
D.若细胞是无色透明的,用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成较暗的视野
6.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各种体细胞核中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B.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细胞缺水和营养不足将影响DNA
高三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则满足的集合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2. 命题“设a、b、”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 若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减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4. 已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则的值为
A.1 B. C. D.
5.已知p: 为第二象限角,q: ,则p是q成立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6. 若是R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
高三英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三部分,10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Ⅱ卷的座号必须填写。
3、考试结束后,学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注意:回答听力题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wish to do?
A. Sell caps for small boys.
B. Exchange the cap for a larger one.
C. Make this cap a little smaller.
2. Where are they probably talking?
A. Outside a book store.
B. At an art gallery. C. In a shop.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New works.
B.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C. Language study.
4. How is the man?
A. He is dying. B. He feels quite well. C. His bacrts.
5. What is the man trying to do?
A. To buy the woman a toothpaste.
B. To sell the woman some products.
C. To praise the woman’s look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 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语法与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Mr. Smith owns _______ collection of coins than anyone else I have met.
A.1arger B.a larger C.her larger D.a large
21. I crossed the street to avoid _____ him,but he saw me and came _____ towards me.
A. to meet; to run B. to meet; running
C. meeting; to run D. meeting; running
22. I preferred ______ at home rather than ______ shopping.
A. to stay; go B. to stay; going C. staying; go D. staying; going
23. What is Bob short ______?
A. at B. in C. for D. from
24. I shall not go there any ______.
A. more B. day C. time D. longer
25. China's south does not at all_______ the U.S. south.
A. similar to B. resemble C. resemble to D. similar
26. Our school, known ______ its beauty, ______ 60 classes.
A. as; is consisted of
乳山一中2012-2013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
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去年白菜创出了每斤超出1元钱的价格,让很多菜农坐不住了,大
面积跟风种植,没想到,今年丰收却面临价格大跌。许多地方大白菜跌至2分钱一斤。“去年一斤1元,现在一斤2分,很多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这则消息里所说的1元和2分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处于卖方市场
2.由于iPhone及iPad在全球热卖,使得这2项产品外围配件的需求也跟著上升。目前,深圳制造苹果产品专用的皮套、贴膜及传输线等配件的厂商约有1,500多家,为深圳地区带来了人民币千亿元的商机。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说明
A.相关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B.互为替代商品的销售是相互影响的
C.互补商品的生产销售呈正相关
D.一个产品的创新,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2012年1月5日发行的大版龙年邮票价格不断上涨,短短几天时间内已经从24元涨到330元,上涨近13倍。资深收藏人士认为:龙,承载着中国人浓重的文化情结,龙年题材的邮票群众基础好,所以尽管价格高,市场需求还是很火热。材料主要说明①收藏品的需求弹性小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③供求影响价格④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从上海的“楼倒倒”,成都“楼歪歪”,到南京“楼脆脆”……,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在挑战中国“房奴”忍耐度的同时,用“歪歪倒倒”的事实“脆脆”地告诉我们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固有弊端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③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消除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④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房地产业的监督力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5.今年的月饼市场中,出现了不少迷你装,有的甚至号称“一口”月饼。这种由不同品牌简装的月饼吃起来更方便,价格又实惠。厂家希望把多种多样口味的月饼,推广为日常零食。厂家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 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 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6.2012年1-4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