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Ⅰ》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8460字。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Ⅰ》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请按照要求将答案誊写到答题纸上,试卷不交;
2.全卷共两大题33个小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西周 时的诸侯国吴国(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第一代君主太伯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传位其三弟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知道后,为了达成其父心愿,乃与其二弟仲雍出逃至南方,建立了吴国。以上事迹反映的周代的制度有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 ②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③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④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3.“(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4.《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5.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 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A.反映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B.相权在威胁皇权
C.赵高德高望重,所有大臣都心悦诚服 D.专制制度存在弊端
6.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 反映了
宿 州
角亢氐 兖州
房心 豫州
尾箕 幽州
室壁 并州
虚危 青州
表二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7.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8.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