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30道题,约7020个字。
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复核人
㈠ ㈡ ㈢
得分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前务必将班级、姓名、考号和座位号
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2、 要求用蓝或蓝黑色钢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 不得另加附页,附页上答题不给分。
得分 评卷人一、基础知识积累(5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层累(lěi) 天穹qióng 不啻chì 窈窕tiáo
B、炽热chì 俯瞰kàn 婆娑(suō) 佁然yǐ
C、饱饫(yù) 无餍(yàn) 醒豁(huò) 嵯峨cuō
D、横亘gèng 戳破chuō 寂寥liáo 丰腴(yú)
2、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其改在每行后面。(4分)
A、欺世盗名历历可数无与伦比全神惯注改正:
B、如法炮制义无反顾刻骨名心倒行逆施改正:
C、沧桑岁月恍然大悟巧夺天公陈腔滥调改正:
D、提心吊胆俗不可奈喋喋不休震耳欲聋改正: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莽莽苍苍:形容视野开阔,景色迷茫。)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C、我独自站在雾霭溟濛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溟濛:形容水气弥漫,景色模糊。)
D、这可是一件令人纳罕、难以理解的事情。(纳罕:诧异,惊奇。)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果树大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
B、他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自以为是。
C、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D、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是津津乐道。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独自也要自言自语,絮絮叨叨一阵,是的,早晨的说话训练是 的。
②为什么地球上拥有生命?生命为什么会在地球上孕育、 和发展?
③ 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
④落日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不愿离去。
A、必需演化假使贪婪 B、必须衍化假如贪恋
C、必须演化假如贪恋 D、必需衍化假使贪婪
6、下面四个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它晶莹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
B、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C、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在天宇中一般。
D、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落叶。它是我生命的落叶!
7、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三袁”,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世称“公安派”。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创作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原名朱自华,江苏省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慈母情深》、《绿》、《春》等。
D.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代表诗人。诗集有《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等。
8、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这篇小说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故事情节、。请写出你对这一人物的评价(6分)
10、下面是实施新课程前后,某校语文课实录,请仔细阅读并用简要的文字写出你的发现。(4分)实施新课程前: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谈骨气》,请大家齐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老师:请大家给课文划分段落。学生:(划分段落)
老师:请看老师的板书,把做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学生:(对照老师板书修改)
老师:下面听老师分析课文,请你们及时记好笔记。(老师做详细讲解,学生埋头记笔记)
实施新课程后: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谈骨气》,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学生:(有的朗读,有的默读,有的边读边作圈点勾画)
老师:请你们把刚才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拿到小组中交流。
学生:(小组内各抒己见,互相争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老师:请各组代表交流认识。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其它组补充意见,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