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全科试卷(7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7科8份)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政治试卷.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卷.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数学试卷(理).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数学试卷(文).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英语试卷.doc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砾石/风声鹤唳 省墓/省视 诡谲/焚膏继晷
B.攫取/一蹶不振 拗口/拗开 咀嚼/咬文嚼字
C.坍圮 /圯上老人 打烊/端详 泥淖/踔厉风发
D.福祉/生拉硬扯 缱绻/债券 曝晒/飞湍瀑流
【答案】:A.lì; xǐng; guǐ B.jué;ào/ǎo; jué/ jiáo C.pǐ /yí;yàng/xiáng;nào/chuō D.zhǐ/chě;quǎn/quàn;p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D.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答案】:D(A. 语序不当。“将其作为后备人才”挪前,将“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改为“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改为“使其进入……从事研究工作。”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C. “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歧义。)
3.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4分)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 橘子在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
【解析】要使补写的语句符合语境,首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妈妈”第一句话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妈妈”的话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平凡普通的生活现象表达得富有哲理,富有意蕴,并且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4.阅读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漫画的内容。(5分)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说明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1)标题:假公营私
(2)说明内容:漫画的主人公是一位公务员,他头上顶着为“公”的保护伞,私下里却做着中饱私囊的勾当,哪怕是再多的舆论谴责,他仍然满面笑容心安理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①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裕败,迁頠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