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8科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综合资源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1/16 17:10: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张掖中学2012-2013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赵立平  审题人:张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在答题卷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68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
  1.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仁”。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