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全科试题(9科9份)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谈馨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卷。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所有主观题答案须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予记分。
一、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D.“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是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魏晋隋唐是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B.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二、 (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5、下列各句,都能表现罗战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战功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战功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战功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3分)
(2)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3分)
(3)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择8题)(8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