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练习题(两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780字。包含两套试卷。
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练习三
1、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2、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区在()参战部队是()
A 中原、华东野战军B 西北、陕北红军C 华北、八路军D 华中、新四军
3、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以兵民为胜利之本,这一路线制定于()A 九一八事变后B 长征途中C 会宁会师后D 卢沟桥事变后
4、在依靠哪些力量抗日的问题上存在差别的是()
A 国民党亲日派和亲英美派B 国民党爱国将领和顽固派
C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5、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矛盾突出B 英美支持C 西安事变的推动D 中共的努力争取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请回答:
6、日本确立“把满州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最早是在()
A 1927年东方会议B 1928年东北易帜前C 1931年九一八事变D 1935年华北事变
7、日本侵略者成立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在我国()
A 东北B 华北C 华南D 华中
8、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屏障;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凇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B 体现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D 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9、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具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
A 沉重打击了日伪军B 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
C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D 扭转了当时战场上的颓废局面
10、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与日军激战,营救出的另一支抗日军队是()
A 苏军B英军C 英美盟军D 缅军
11、以下战役是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协同作战的是()
A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B 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
C 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大战D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1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它们的对立在于()
A、是消极抗战还是积极抗战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C、是否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D、是否发动民众抗战
13、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B、晋察冀C、冀鲁豫D、井冈山
1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 )
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练习四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C、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秘密举行
D、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B、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黄埔军校的建立
3、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
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她所说的“内部条件”最关键的是()
A、共产国际的推动B 、国共双方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战后中国民族经济重新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
4、武汉市区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收回英租界纪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收回英租界”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5、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6、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改向山区进军的主要依据是()
A、起义初期的挫折B、敌强我弱的形势
C、井冈山的有利条件D、长沙的战略意义不重要
7、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B、蒋介石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
C、红军在武器装备及人数方面处于绝对劣势D、“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
8、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
A、党在实践斗争中走向成熟B、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D、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障碍
9、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
他一生斗争中,最典型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B、三大政策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北上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