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全套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化学.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地理.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生物.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数学.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物理.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英语.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doc
辽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政治.doc
辽宁大连24中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学校:.大连24中学 命题人:车晓红 校对人:刘娱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利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F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人类文化创造来说,孤独感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人才在教室、课堂上培养,天才则在孤独感中自己成长。
粗略地考察人的孤独感,大致可分成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
中年不幸丧妻,遗孀凄凉度日,老处女的落寞心境,以及多年漂泊在异乡外地的天涯倦容,私生子的孤苦无告,或某种原因被人类社会遗弃、与人类社会隔绝的人(如鲁宾逊),他们所感受到的孤独,则属于外在孤独感。这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的心理意识。只要外界环境一变好,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云散。
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次上的心里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
内在孤独感便是地球人与生俱来的“根本的孤独感”。即便是身处车如流水马如龙和灯红酒绿之中,在生日晚会上,在伉俪缱绻之情的蜜月旅行或在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中,这种“根本的孤独感”也丝毫不会散去。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根本的孤独感。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是较深沉的。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当他们一旦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才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原是写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所以不为同时代人理解,横遭守旧者和庸人们的攻击。比如司汤达活着时,声名并不显赫,但他预言要等到1880年左右才会有人欣赏他:贝多芬的许多作品更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几部钢琴奏鸣曲是为未来世纪的听众而创作的。
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常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的内驱力。如梵•高作画,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他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
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
那些堪称为千古绝唱者,正是因为它们陈述了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孤独感才成为不朽诗篇。伟人艺术家们的气质,多半有哲理沉思的成分。他们总是从个人、具体的孤境(外在的孤独感)出发,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意义上的地球人的根本孤独感。
陈子昂的“独怆然而涕下”的“独”,正是一种典型的宇宙中的地球人的根本孤独感。因为它带有永恒性,涉及到人类的根本处境,故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
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乃是在吾生有涯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自然科学家刻意寻求自然界的永恒法则,亦在驱散内心一团根本的孤独感。文化创造者们为了排遣自身的孤独感而进行的创造,留下了一笔精神遗产竟会使今天千百万读者感受到温暖,驱散千百万个寂寞,真是不可思议!
在多艰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根本孤独感并寻找到一条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也许,恰恰是这种人才会对人类怀有一种博爱之心和同情之心。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境中并力图去冲决它来得幸福。这是搏斗的、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高贵幸福。
1.下列关于“内在的孤独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在的孤独感常是朦胧的、不可名状的,具有根本的、永恒的哲学性质。
B.内在的孤独感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它只能出现在少数天才人物的身上。
C.内在的孤独感没有由外而内的波动性,不会随环境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D.内在的孤独感是深层的心理意识,常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
2.下列关于人类文化创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