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23 18:48: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5580字。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大量杰出人物同时产生
  C.社会剧烈变革D.群雄并立的需要
  2.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礼”  B.“仁”  C.“德”  D.“孝”
  4.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6.《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7.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8.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
  9.“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0.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主要在于它()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11.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确立,它实质是“外儒内法”,对此最确切的理解是()
  A.一半儒家一半法家B.儒法融合
  C.形儒家实法家D.法家为主
  12.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1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14.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