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醴陵一中 曾业站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掌握运用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倒叙手法。
2, 掌握情节结构,理清思路,把握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是肖像描写,环境描写。
(办法:对祥林嫂不同时期的肖像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是祥林嫂的死因及主题的理解。
(办法 :围绕她周围的人物展开深入的讨论。)
(四)教学设想
学生以写小传形式,概述祥林嫂一生,熟悉情节。重点讨论分析肖像描写及悲剧原因。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2,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教学步骤:
一, 简单介绍小说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主题:作品的思想立场及倾向。
二, 直接板书,进入新课
《祝福》写于1924年,江浙一带的迷信习俗。“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致敬敬礼,迎接福神。成功塑造了祥林嫂的形象。把“凶人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摆在眼前。
三, 梳理文章的情节结构(阅读教材20~25分钟)
A教师板书情节六要素 学生概括
情节 内容 叙事手法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叙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B 思考: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将祥林嫂寂然死去放在前面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
1) 从情节安排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 从小说矛盾关系来看,祥林嫂寂然死去与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形成对照体现小说反封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