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2年10月高三质量检测诊断全科试卷(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2年10月高三质量检测诊断全科试卷(9科10份)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doc
绍兴一中分校2012年10月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诊断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桑梓/渣滓绮丽/颀长雇佣/用舍行藏
B. 萎靡/逶迤涅槃/萌蘖标识/拾级而上
C. 阜盛/馥郁渐染/间断旋风/钩玄提要
D. 羁绊/稽首媲美/麻痹磊落/硕果累累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详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玉迭出。
B.中美关系30年,人权和西藏问题成为绊脚石。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来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C.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
D.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先进、造型美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卫浴洁具层出不穷,神奇的隐蔽水笼头应运而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公安局长女儿公务员考试取得99分的事件,暴露出部分官员以权谋私的特权行为,使
得一些不符合招考条件的人员得以登堂入室,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清规戒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
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 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
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D.锦绣家园社区的张大妈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一听说南方遭受严重旱灾,马上义形于
色,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积极协助动员社区群众参加赈灾行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到底,不管是北京或是其他地方,做好“治堵”工作还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
先发展公共交通。
B.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C.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一定程度的通胀有利于企业的扩张。不少企业家已经筹
划在适度通胀的环境下加速扩张,顺势把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企业。
D.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
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