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三中2013届上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全科试卷(7科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沂水三中2013届上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全科试卷(7科7份)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数学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三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doc
沂水三中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三语文2012、10、7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主角/角斗隽永/隽秀婀娜押解/浑身解数
B.绽放/破绽弹劾/弹冠相庆间隙/间不容发
C.度量/忖度抹布/拐弯抹角游说/说一不二
D.朝晖/朝觐纰缪/未雨绸缪削减/削足适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诨
C.诠释 掂量 荧光屏 鸠占鹊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
①兴隆塔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________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闻名。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_______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的_______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引荐历程D.积淀引见里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为人处市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C.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淡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陈亚军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戎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文字有删改)
6.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7.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8.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高三阶段性检测
政治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44分)
注意事项:
1. 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合肥模拟)广州亚运会第二阶段公众门票的销售原则为“先行付款、公开认购、抽签确认”。具体购票流程如下图所示
此次购票行为中的货币( )
①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②是现实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观念中的货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增长。截至2010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增长的意义是( )
①稳定人民币币值 ②克服金融危机,挽救全球经济
③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④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一种商品价格(P)上涨时,会引起其替代商品(Q1)需求量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品(Q2)需求量的变化。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它们之间变动关系的是( )
4.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5.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下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 )
A.A1曲线B.A2曲线
C.A3曲线D.A4曲线
6.分析漫画《代价》据此回答
漫画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给我们的消费启示是( )
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高三地理阶段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4小题,每题1.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选错、漏选均不得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1~3题。
图3
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
A. 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三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二个子细胞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2.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
A.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C.伞藻相互嫁接实验D.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生活状态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
3.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4. 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健(—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 832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s250
1.已知π4<x<π2,设a=21-sinx,b=2cosx,c=2tanx,则( )
A.a<b<c B.b<a<cC.a<c<b D.b<c<a
2.在△ABC中,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若a2+b2=2c2,则cosC的最小值为()
A 32 B 22 C 12 D-12
3.(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4月高三第一次模拟文)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已知a与b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
p1:|a+b|>1⇔θ∈0,2π3p2:|a+b|>1⇔θ∈2π3,π
p3:|a-b|>1⇔θ∈0,π3;p4:|a-b|>1⇔θ∈π3,π.
其中的真命题是( )A.p1,p4B.p1,p3C.p2,p3 D.p2,p4
5.在四边形ABCD中,AB→=DC→,且AC→•BD→=0,则四边形ABCD是( )
A.矩形 B.菱形 C.直角梯形 D.等腰梯形
6.已知△中,,,,,,
则()A..B .C.D.或
7.函数f(x)=lnx-1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0,1) B.(1,e)C.(e,3) D.(3,+∞)
8.设平面向量a=(1,2),b=(-2,y),若a∥b,则|3a+b|等于( )
A.5B.6C.17 D.26
9.设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a1=1,且,,成等差数列,则数列的
前5项和为()
高三物理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2012-9-26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亚里士多德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2.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
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同
C.匀速圆周运动虽然不是匀变速运动,但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仍相同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变且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变化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千克、秒、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C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的速度增加,加速度可能减小
4.两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4s末甲、乙将会相遇
B.在第2s末甲、乙将会相遇
C.在2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D.在第2s末甲、乙相距最近
5.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
高三英语(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三部分(105分)S220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bout the restaurants in the town?
A. They cater chiefly to tourists.
B. They are busy all the year round.
C. They provide quality service to their customers.
()2. Why do most people go to the coast in summer?
A. The coast is one of the best places for swimming during hot days.
B. All of people want to get sunshine as much as possible
C. Both A and B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Buying a computer
B. The price of computer
C. Work
()4.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is bike has been lent to someone else.
B. The woman can use his bike as long as she likes.
C. The woman can use his bike as long as she likes.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library B. In a college C. In a bookstore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______ most efficient way to understand thousands of new words is to gain _______ good knowledge of basic word formation.
A.A;a B.The;/ C.A;/ D.The;the
22. He said he wasn’t disappointed at the result of the final exam, but the look on his face ______himself.
A. gave up B. gave off C. gave out D. gave away
23. I don’t mind _____ the decision as long as it is not too late.
A. you to delay making B. your delaying making
C. your delaying to make D. your delay to make
24. _____ he can hardly read is ____ he is slow in mind.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What; because D. That; because
25. With ____ she needed ____, she left the supermarket happily.
A .all; bought B. something; to be bought
C. all; buying D. everything; to buy
26. Two lawyers have donated ﹩50,000 to _____ our school’s campaign “Help the Needy”, which was started by our former headmaster three years ago.
A. sponsor B. launch C. organize D. plan
27. What surprised me was not what he said but _____ he said it.
A. the way B. in the way that C. in the way D. the way which
28. I loop and noticed a snake _____ its way up the tree to catch its breakfast.
A. to wind B. wind C. winding D. wound
29. Giving up my job to go bacll-time education was a big _______, but now I know it was the best decision I ever made.
A. project B. commitment C. competition D. ambition
30.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our mental abilities begin to _______ from the age of 27 after reaching the highest level at 22.
A. differ B. shr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