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级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6440字。
桂林十八中10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政 治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2.据报道,一枚在西伯利亚科雷马河的永冻层已经封冻了三万年的种子,被俄国科学家在培养皿中成功复活,并种出了一棵水果树苗,创下复活最古老植物种子的纪录。这一科学成果说明
A.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家长、教师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国债务僵局打破前,奥巴马政府坚持提高债务上限并在时限上跨过2012年11月,以免大选前同国会继续讨价还价,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仅愿就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达成一致,以图再次利用债务问题打击民主党的选情。双方互不相让,长时间“死磕”。这表明
A.美国政府和国会没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B.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C.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关系本质上是对抗性的
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8. 2012年7月10日,英国伦敦,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英国,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晤。这是奥朗德首次正式访问英国。这说明,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
①都是国家元首和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