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110字。
湖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二、三 选修一)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2.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 )
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3.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们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 )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4.某中学历史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宪章运动:无产阶级独立地提出普选权要求
B.巴黎公社:超前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D.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5.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人民网评论文章认为中日关系“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其中“不忘历史”的内涵不包括 ( )
A.中日历史上曾长期友好
B.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巨大伤害
C.多种形式的交流曾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D.大国友好对世界和平的巨大意义
6.“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不能直接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等级制度
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8.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9.苏格拉底深刻地讽刺雅典民主的某一方式:“没有人愿意用 的方式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命令 B.投票 C.高薪 D.抽签
10.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