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小题,约7040字。
江西南昌外国语学校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8月月考
历史试题
g3wls(a8)2012.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栏的相应位置内。
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体现了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2.“英国‘光荣革命’使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
A.发动宫廷政变 B.剥夺国王的立法权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控制“行政专制”的办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B.未来社会将消灭阶级对立
C.工人群众的民主和自由诉求 D.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4.德意志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其真正含义是 ()
A.德意志境内的所有诸侯国被消灭 B.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
C.德意志统一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D.俾斯麦实行“铁血政治”
5.“我们憎恶罗伯斯庇尔的断头台,也憎恶波拿巴的马刀,但我们要公正地评价他们。”十九世纪法国文学运动的领袖维克多雨果“公正地评价”主要指他们 ()
A.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 B.充当了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C.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D.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6.“开战的真相往往不是一清二楚的,当事者双方常常各自有各自的说法。不发表涉及国家外交的事实是理所当然的,帝国主义国家以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以下史实与材料观点不相吻合的是 ()
A.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B.日本进攻珍珠港
C.德国进攻波兰 D.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7.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的话,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 ()
A.明智的外交政策 B.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发出命令,要求开始废除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但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了对命令的抵抗事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联邦政府有能力保护美国公民的公民权
B.废除种族隔离的进展缓慢
C.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D.广大黑人要求充分人权的热情高涨
9.某同学在笔记上如下记录: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的崛起、“欧洲人的欧洲”。他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 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霸权的衰落》
10.“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11.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启蒙思想在欧洲流行 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
12.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是 ()
国家数
年份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A.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B.发展中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C.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迅速增长 D.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1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以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14.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理由是 ()
A.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