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四学段(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题,约6910字。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四学段(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A.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
B.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除外)。这说明
A.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我国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不能放弃 D.我国公民有权选举国家领导人
3.某市将要进行老城区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迁地段中,有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几名中
学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广泛收集了有关该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
筑”的建议。市政府请专家论证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主要体现了我们政治生活的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人不选,不替百
姓说话的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5.在差额选举中,选举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
这种选举方式有助于
A.使选民了解决策内容 B.使选民了解选举程序
C.使选民了解候选人 D.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国家发改委以征文的形式动员
全社会为“十二五”献计献策,收到各类信函、电子邮件数千件,其中包括院士、将军、民营企业家、打工的农民等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国家鼓励公众参与决策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C.公众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D.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7.国家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表明了
A.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政府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C.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8.有的村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账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
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使农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尊重维护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C.确保了公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D.增强了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观念
2010年2月,国务院全文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公
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网站等多
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9.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监督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③我国公民有强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意识 ④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0.我国政府制定《纲要》的过程中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