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全科试题(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综合资源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9/8 12:56: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试题(5科6份)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文科数学试题.doc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理科数学试题.doc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理综试题.doc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文综试题.doc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英语试题.doc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
  贵州省凯里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语文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之于基督教、佛教影响下的西洋人的生命观念,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超现实、超经验的彼岸存在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向往并不强烈。他们并不曾虚构出一个天堂的愿景诱惑活在世上的人.或是编织一张地狱的罗网束缚人的行为;而是对于死后的世界讳莫如深。他们的生死观念表现出对“生”的极大关注和对“死”的回避——这就意味着古人对于人在现实世界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极大关注。
  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回避了弟子季路关于“鬼神”的问题。他很少和学生谈论伦理道德范畴外的非理性超验世界——死后的天堂或地狱。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生”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生活”。尽管孔子也说“慎终追远”、“祭神如神在”,但是与其说孔子的“慎终追远”、“祭神”是出于鬼神崇拜,不如说是他通过这种行为,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敬重,并以此来得到伦理道德上的教化目的。
  即使是著书“皆空无事实”,以寓言著称的庄子,也未曾离开“生”的大地。《庄子》中的“神人”并不是超验世界里的神灵,而是指超越了现实生存的种种限制,达到了“逍遥游”状态的“至人”、“圣人”、“神人”。
  因此,无论是儒家学派,还是道家者流,在生死观上都表现出贵生重生、始终着眼于现实世界的特点。尽管他们都对死亡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担心死亡的来临;尤其是贵生重生的生死观,更使得他们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对死去的人有不尽的留恋、怀念和哀悼。
  以庄学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齐生死、与物化,归于自然,这似乎是摆脱了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然而《庄子》书中也借孔子之口说出“死生亦大矣”,他反复陈述人要摆脱、超越死亡,更反映出他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一个不关心死的人、一个没有死亡焦虑的人,不可能对人生的时间性有那么强烈的感受,更不可能大谈死生问题……只有怕死的人才会去苦心设计不怕死的策略”。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实则是藉以宣泄心中哀痛之情的极端之行。
  佛教进入中国后,其生死轮回观念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相反,佛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禅宗,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同儒学、庄学一样的处世哲学。因此,崇信佛教的诗人在谈及生死时,也往往不只就生死而言,而是与立身、处世、修身、养生紧密联系。如王维诗云“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秋夜独坐》)。“无生”在诗人心中,毋宁说是一种人生哲学。唐柳宗元就认识到佛教使人“乐山水而嗜闲安”(《送僧浩初序》),他认为佛教与道家一样,都是反映“道”的,因此反对韩愈的毁佛灭佛论。中国人的生死观念、生命意识虽处在儒、道、释三教之不同影响之下,却有内在的一致性:贵生重生,哀往悼逝的现世的生命意识。
  (摘自陈向春《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超现实、超经验的彼岸存在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向往并不强烈。
  B.对“生”的极大关注和对“死”的回避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死观最突出的表现。
  C.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死后的世界讳莫如深,对人在现世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非常关注。
  D.基督教、佛教或虚构出天堂的愿景诱惑活在世上的人,或编织出地狱的罗网束缚人的行为,对西洋人的生命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回避弟子关于“鬼神”的问题,也很少谈死后的天堂和地狱,后人认为这正是源于儒家“生”的核心观念。
  B.儒道生死观相同之处在于重生贵生、始终着眼于现实世界,对死亡采取回避的态度。
  C.孔子“慎终追远”、“祭神”的行为,不是出于鬼神崇拜,而是想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敬重,以此得到伦理道德上的教化目的。
  D.道家虽主张齐生死,内里却未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庄子妻死后的鼓盆而歌正是他对亡妻无尽留念的极端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更乐意把禅宗看作处世哲学而不是宗教,这说明佛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并未产生大的影响。
  B.虽然受到儒、道、释三教的不同影响,重生贵生,哀往悼逝的现世的生命意识却一直是中国人生命观念、生命意识的主流。
  C.崇信佛教的诗人把生死与立身、处世、修身、养生紧密联系,是因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把佛教看作一种处世哲学。
  D.柳宗元反对韩愈的毁佛灭佛论是因为他认为佛教与道家一样,都是反映“道”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日:“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实有王臣之节,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褒艳用权,贤愚错绪,深谷为陵。宗周既灭,六国并秦。至于文、景,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知时所病,刺史守相,辄亲引见,考察言行,信赏必罚。汉世良吏,于兹为盛,故能建中兴之功。”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
  永建三年,京师、汉阳地皆震裂,水泉涌出。四年,司、冀复有大水。雄推较灾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征,又上疏言:“宜密为备,以俟不虞。”寻而青、冀、扬州盗贼连发,数年之间,海内扰乱。其后天下大赦,贼虽颇解,而官犹无备,流叛之余,数月复起。雄与仆射郭虔共上疏,以为:“寇贼连年,死亡太半,一人犯法,举宗群亡。宜及其尚微,开令改悔。若告党与者,听除其罪;能诛斩者,明加其赏。”书奏,并不省。
  初,帝废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等共议立帝,帝后以娥前有谋,遂封为山阳君,邑五千户。雄上封事曰:“夫裂土封侯,王制所重。高皇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孝安皇帝封江京、王圣等,遂致地震之异。陛下乾乾劳思,以济民为务。宜循古法,宁静无为,以求天意,以消灾异。诚不宜追录小恩,亏失大典。”帝不听。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赃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韩厥,赵氏家臣。一次战争中,主将赵盾的车夫驾着马车扰乱军队秩序,韩厥下令处死车夫。赵盾非但没有怪罪韩厥,反而对韩厥执法公正大加赞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时所病病:弊端
  B.于兹为盛兹:这时
  C.以俟不虞虞:顺利
  D.直尝坐赃受罪坐:犯罪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左雄“有忠公节”的一组是(3分)
  ①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②数上封事,实有王臣之节
  ③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④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
  ⑤雄与仆射郭虔共上疏⑥诚不宜追录小恩,亏失大典
  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雄任冀州刺史时,严肃查办贪赃奸吏,就是二千石的大官也无所顾忌,展示出一个监察官的良知。
  B.身为议郎的左雄,屡次上疏,切中时弊,得到了虞诩的赏识和举荐,升任尚书令后,竭力劝谏皇帝用贤,皇帝也被他恳切的言辞感动。
  C.顺帝封其乳母为山阳君,左雄对这种任意践踏国家法制的做法极为不满,他勇于直谏,但由于宦官专权,顺帝没有听从他的奏议。
  D.被自己举荐的周举弹劾,左雄不恼反悦,还用先秦时韩厥扑杀赵盾亲信的事为周举的无私辩护,赢得了天下人的叹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5分)
  (2)宜及其尚微,开令改悔。(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③?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江淮一带九月间发生大饥荒,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遍野。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穿五彩农,模仿小儿的动作和哭声,以使父母欢心。后用以表示孝顺父母。③庭闱:父母居住地。
  8.杜甫诗歌以“沉郁”著称,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蕴含的复杂情感?(5分)
  9.本诗颈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清风徐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3)山围故国周遭在,。,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君子兰
  向东
  钱副局长放在阳台上的君子兰不翼而飞了。
  钱副局长爱养君子兰,他说君子兰分六种,分别称作垂笑君子兰,大花君子兰,细叶君子兰,有茎君子兰,奇异君子兰和沼泽君子兰。
  钱副局长养的是大花君子兰,其叶直立似剑,其花鲜艳娇媚。正是花叶俱佳,美不胜收的时候,养在办公室窗台上的君子兰却不见了。这让钱副局长大为恼火,怒气冲冲来到保安室,点着几个保安的鼻子说:“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