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常用化学计量》等1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常用化学计量》等15份)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化学实验.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 烃.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2 烃的衍生物.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糖类蛋白质合成材料.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4 物质结构与性质.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5 化学与技术.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3 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8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有机化合物.DOC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
A1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7.A1 [2012•四川卷]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7.B [解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意在考查考生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正确使用。氟化氢在标况下呈液态,不能通过其体积计算物质的量,A项错误;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7.0 g C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氢原子数为0.5 mol×2=1 mol,即NA个,B项正确;结合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50 mL 18.4 mol/L(即0.92 mol)硫酸参与反应时生成SO20.46 mol,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稀,反应未进行到底,C项错误;N2、H2的反应属可逆反应,0.1 mol N2未反应完,转移电子数小于0.6 NA,D项错误。
9.A1 [2012•课标全国卷]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9.D [解析] NO2和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故分
B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B1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1.B1 H3 [2012•重庆卷] 向10 mL 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2-4,且c(NH+4)>c(Al3+)
B.x=10时,溶液中有NH+4、AlO-2、SO2-4,且c(NH+4)>c(SO2-4)
C.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c(AlO-2)
D.x=30时,溶液中有Ba2+、Al3+、OH-,且c(OH-)=c(Ba2+)
11.A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及相关计算。
NH4Al(SO4)2与Ba(OH)2的反应包括:
①NH+4+OH-===NH3•H2O;②Al3++3OH-===Al(OH)3↓;③Al(OH)3+OH-===AlO-2+2H2O且反应顺序为②①③;④Ba2++SO2-4===BaSO4↓。
当x=10时,即NH4Al(SO4)2与Ba(OH)2等物质的量混合,令各为1 mol,n(NH+4)=n(Al3+)=n(Ba2+)=1 mol,n(SO2-4)=n(OH-)=2 mol。
对A选项,由反应②得知Al3+过量,无反应①③的存在,无AlO-2生成,则有c(NH+4)>c(Al3+),
由④可知剩余的n(SO2-4)=1 mol,溶液中有NH+4、Al3+、SO2-4,故A正确;
对B选项,无AlO-2,本题易误认为n(NH+4)=n(SO2-4),因NH+4发生水解,应c(NH+4)<c(SO2-4)。
当x=30时,即令NH4Al(SO4)2为1 mol,Ba(OH)2为3 mol,n(NH+4)=n(Al3+)=1 mol,n(OH-)=6 mol,
Al3+→AlO-2,NH+4→NH3•H2O,剩余n(OH-)=1 mol,剩余n(Ba2+)=1 mol,
对于C选项,溶液中有Ba2+、AlO-2、OH-,n(OH-)>n(AlO-2) (AlO-2水解略小于1 mol),故C错误;
对于D选项,溶液中无Al3+,故D错误。
13.B1、C5、D5 [2012•浙江卷] 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C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C1 钠及其化合物
7.C1 H5 [2012•北京卷]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2-3+2H2O
7.B [解析] 本题通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考查考生对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切开的金属钠在空气中变暗是因为Na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a2O,A项错误;由于Ag2S比AgCl更难溶,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实现沉淀的转化,生成Ag2S沉淀,B项正确;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变为白色黏稠物是因Na2O2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的缘故,C项错误;D项因澄清石灰水过量,反应后溶液中不会存在CO2-3,CO2-3全部与过量的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H2O+CaCO3↓,D项错误。
C2 镁、铝及其化合物
13.H5 C2 C3 [2012•安徽卷] 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碳族元素)
26.D1 E5 [2012•重庆卷] 金刚石、SiC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1)碳与短周期元素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为非极性分子。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Q是________,R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其中的CCl4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________。
(3)碳还原SiO2制SiC,其粗产品中杂质为Si和SiO2,现将20.0 g SiC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1 mol氢气,过滤得SiC固体11.4 g,滤液稀释到1 L。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
26.[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氧(或O) O CO
(2)过滤 水(或乙醇)
(3)Si+2OH-+H2O===SiO2-3+2H2↑
0.17 mol•L-1
(4)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周期律、晶体类型、化学计算等。
(1)碳与Q元素形成气态化合物,故Q为非金属元E单元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E1 原子结构
9.E1、E2、E3、E5 [2012•浙江卷]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9.B [解析] 根据题意,推测X、Y、Z分别是H、O、F,则原子半径Y>Z>X,A错误;Z与X形成的化合物HF的沸点高于其他同族元素的氢化物,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B正确;CaO2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错误;CaH2、CaO2和CaF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分别为1∶2、1∶1、1∶2。
3.E3E1 [2012•天津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与丙二酸互为同系物
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C.235 92U和238 92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D.短周期第ⅣA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3.D [解析] 乙酸分子中只含一个—COOH,而丙二酸分子中含有两个—COOH,二者结构不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因此二者不属于同系物,A项错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H2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B项错误;235 92U与238 92U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C项错误;D项正确。
H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H1 弱电解质的电离
12.H1、H2、H3、H5 [2012•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用0.200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 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12.C [解析] A项,CH3COOH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稀释10倍,pH变化小于1,错误;B项,NaHA溶液pH>7,则HA-水解大于电离,pH<7,HA-电离大于水解,或者只有电离没有水解,错误;C项,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CH3COONa,呈碱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酸过量,所以没有完全中和,正确;D项,氯化银是难溶电解质,溶液中c(Ag+)很小,所以④中Ag+浓度最大,而②和③中氯离子对AgCl的溶解平衡起抑制作用,且Cl-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所以正确顺序为④>①>②>③,错误。
10.A2F1H1 [2012•福建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
10.C [解析] A项,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故无法计算出11.2 L O2的物质的量,错;B项,水的离子积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