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含AB卷。
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鼓励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3、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第三世界 D、世界贸易组织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
B、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C、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
6、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7、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共同点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C、完全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8、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
B、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C、建立福利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
D、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表现有( )
①大型国有企业的建立 ②企业所有权出现分散化趋势③企业经营从企业所有者向专门管理人员转移 ④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
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B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西方经济侵略下所带来的客观进步
B、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充分发展
2、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 )
A、市的地区范围有界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济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3、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制
4、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 )
A、畜牧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6、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制度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时代早期企业主身兼双重身份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8、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9、勃列日涅夫工业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A、扩大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B、下放企业管理权
C、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权 D、扩大农场自主权
10、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