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8130字。
宁波市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
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B.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2.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3.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 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6.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这个“第一要务”是指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确立国共合作方针 D.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8. 下列关于1954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成果
B.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正式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D.第一次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
9. 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将革命性转变 B.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 D.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革命性的突破
10. 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
图。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共同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1.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