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6780字。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人:冯 慧 审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
A.历史学的功能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规律的存在
2.“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虚拟动物。《说文解字》记载:“龙,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之长,春分而登天(化雨),秋分而潜渊。”由此可知“龙”
A.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 B.是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
C.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神权色彩 D.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
3.2011年4月13日,安徽省六安战国墓发掘出一把精美的宝剑。据统计,北墓葬外藏室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下列物品可能会在墓葬中出现的是
A.青花瓷器 B.棉布衣服 C.青铜器 D.纸币“交子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
C.天下盟主向天下共主转变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5.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频繁 B.民营手工业发达
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社会习俗西化
6.万历三十年(1 602),传教士利玛窦在官员李之藻的帮助下,制成并刻版印刷黑白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在绘制这幅地图时,特意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央。这种行为
A.修正了中国人的“天下”观念 B.介绍了西方地理知识和制图技术
C.给予了中国应有的世界地位 D.是为传播天主教而作的巧妙变通
7.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8.中共“一大”制定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的纲领;中共“二大”制定了“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的革命纲领。两种纲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主革命要求不同 B.近代民主革命任务不同
C.对中国国情认识的程度不同 D.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成熟
9.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萨发洛夫在一次会议演说中指出,农民“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成分,他们是中国的柱子,若不唤醒这班农民群众,民族的解放是无望的”;中国共产党“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土地收归国有,创立一个最简单联邦式的民主主义共和国”。上述材料对中共哪次会议产生重大影响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10.近代报纸《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这一胜利是在党中央局扩大会反对了华夫(李德)同志的单纯防御路线,采取了正确的军事领导之后的胜利。……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社论中的“党中央局扩大会”应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