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中招最后20天押题历史试卷(五)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6510字。
2012年河南中招最后20天押题试卷
历史(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来%#︿源*@:中教网]
题号 1~20 21 22 23 24 25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得分 评卷人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谈到了中国的文字,下列关于中国的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铭文”
③小篆是秦统一后统一的文字
④楷书和行书出现于唐朝时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战争
3.在1850~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错误的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
B.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创建黄埔军校,提出“三民主义”
D.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
5.下列事件不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的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百团大战
6.下列关于革命圣地的介绍不正确的是【】[p;教*网]
A.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广州:中共一大会议所在地[p;p.com]
C.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D.遵义: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指的是什么事件【】[p;tep#.co︿m]
A.淮海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军战略反攻
C.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百万雄狮过大江
8.下列事件在1909年可能出现的是【】
A.一位河南考生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B.大街上游行队伍高喊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观看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庆祝活动
D.中国的药品制造中使用侯德榜研制成功的纯碱
9.右图是1949~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高居当年中国十大新闻榜首其原因不包括【】
A.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深化了改革开放
11.阿拉伯人将0到9十个数字传到欧洲,欧洲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