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附中高09级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试卷
- 资源简介:
共31小题,约9560字。
清华附中高09级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试卷
(2012年5月)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Cu 64 Zn 65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8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将胡萝卜细胞培养成一株新的植株,从而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套基因
B.细胞全能性体现过程中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C.已分化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不能逆转
D.理论上植物体中每个活细胞都具有细胞全能性
2.右图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①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B.一种D可与B上多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C.E上的一种氨基酸可对应B上不同的密码子
D.A上的遗传信息经①②过程转变为E的氨基酸序列
3.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X和Y的合成场所分别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图甲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C.图乙表明,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的为0.10%
D.图乙中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4.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右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设置不加药物X的对照组
B.药物X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C.药物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
D.1.0g/L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最适药物X浓度
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利用目的基因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B.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对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可用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B.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等材料的主要成份是聚乙烯
C.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线型结构、支链型结构和网状结构三类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表示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B.图1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C.图2中,t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m%
D.图2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可以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溶液从a点变为b点
8.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氧化亚铁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FeO+2H+ =Fe2++H2O
B.向Ca(HCO3)2溶液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CO2+H2O=C6H5OH+HCO3-
D.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10.已知FeS与某浓度的HNO3反应时生成Fe(NO3)3、H2SO4和某一单一的还原产物,若FeS和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A.NO B.NO2 C.N2O D.NH4NO3
11.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Kb)、溶度积常数(Ksp)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