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2届高三仿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一
- 资源简介:
共40小题,约11490字。
冀州市中学2012届高三仿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1,O—16, S—32, Fe—56,Cu—64, Ag—108, Ba—137 Hg—2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2.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D.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最终总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
4. 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5.以下有关调节过程和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
B.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
D. 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稳定的群落
6. 下列实验,错误的是 ( )
A.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相对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出现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小麦向阳处采得一片叶子,置于适当浓度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细胞是叶肉细胞
C.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琼脂块体积越大,NaOH扩散效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