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大附中2012年5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卷
- 资源简介:
共32小题,约9830字。
浙大附中2012年5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r 52 Ba13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
1.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
B.只要能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不同种b切割a和d
C.c连接双链间的A和T,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若要获得已知序列的d,可从基因库直接获取
2.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大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调节方式是反馈作用
3.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取单个肝肿瘤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不属于克隆培养法
D.甲、乙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最终均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4.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物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 物种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5.临床上应用白喉抗毒素封闭白喉毒素的活性部位,防止毒素作用于敏感细胞以治疗白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白喉抗毒素是在受到白喉毒素的刺激后才产生的
B.白喉抗毒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扩大生产
C.白喉毒素一旦与敏感细胞结合,白喉抗毒素只能通过破坏敏感细胞来对白喉毒素起作用,这是一个细胞免疫过程
D.白喉抗毒素也可能成为抗原物质,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6.下图示我省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植株有机物中所有的能量
B.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二营养级
C.蚕的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要依靠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
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等,某些离子为带电的原子团,此类原子团结构稳定,能够独立存在。
B.通常人们把由不到20个单糖缩合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称为低聚糖,那么低聚糖彻底水解后将得到单糖。
C.许多蛋白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溶于水形成胶体后,再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会破坏这种胶体结构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并有沉淀析出。
D.李比希法、钠融法、铜丝燃烧法、元素分析仪均可帮助人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空间结构。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将苯酚、2%的甲醛溶液以及浓氨水混合,振荡后并水浴加热一定的时间,最后可得到线型的酚醛树脂。
B.实验室利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时,应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加入最后一滴盐酸并振荡后,溶液颜色由黄变为橙色且半分钟褪色即可度数记录。
C.欲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先将样品溶解,然后加热至表面出现晶膜后冷却,过滤得到硝酸钾晶体;将母液加热至大量晶体析出后,用余热蒸干,得氯化钠晶体。
D.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